- · 《自动化应用》栏目设置[06/28]
- · 《自动化应用》收稿方向[06/28]
- · 《自动化应用》投稿方式[06/28]
- · 《自动化应用》征稿要求[06/28]
- · 《自动化应用》刊物宗旨[06/28]
试评析陌生化理论及在庞德诗歌中的应用: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Abstract Victor Borisovich Shklovky was one of the founder and the leader Russian Formalism School and“the defamilarization” is proposed byRussian Formalist Victor Borisovich Shklovkywhich has pros and cons.The main purpose of“the def
Abstract Victor Borisovich Shklovky was one of the founder and the leader Russian Formalism School and“the defamilarization” is proposed byRussian Formalist Victor Borisovich Shklovkywhich has pros and cons.The main purpose of“the defamilarization” is to break the people’s established conventional feeling and to break the automation of the art forms and language form physiologically and reconstruct our new sense about the world and get rid of tireless about the core of this new idea is new and the paper,using the theory of the defamiliarization to analyze the Pound’s image poem--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defamiliarization produce fresh feeling to people’s life and experience,thus extending people’s aesthetic process.
Key words defamilarization;imagery school;aesthetic process;aesthetic effects;automation
0 序言
什克洛夫斯基(Shklovskij,1893—1984),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作家、彼得堡“诗歌语言理论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对陌生化的目的和手段做了较为明确的论述——“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使艺术远离审美认知而向审美感受积极靠近,审美的价值在于审美过程而不在结果,延长审美过程的手段是使本来熟悉的审美对象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defamiliarize)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部作品的特征,也说明文学演变的规律。关于“陌生化”这一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文学即技巧。并推动了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①
1 俄国形式主义与陌生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形式主义(Formalism)指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门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俄国形式主义是一种流行的文学批评思潮,产生于1915至1930年。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导人是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于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主张:第一,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的主题是文学性。第二,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内容不能脱离艺术形式而独立存在,这是他们对文学“形式”进行的新界定。第三,俄国形式主义认为,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基本原则。“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什克洛夫斯基发表于1914年的题为《词语的复活》论文,被认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20世纪形式主义文艺理论思潮的开始。在这篇短文中,什克洛夫斯基阐述了对语言自动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艺术通过将事物“陌生化”,通过增加感受的难度和延长感受的时间,从而让人们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个全新的体验。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感受对象是无足轻重的。艺术通过对熟悉的对象进行陌生的表现而使对象变的生动可感。②
总之,俄国形式主义在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对文学批评的原则、功能等问题的看法带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俄国形式主义虽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不仅对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且在新批评乃至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中也可以看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先驱意义。
2 《在地铁站》的创作背景及陌生化理论在文学批评中应用
庞德创作的《地铁车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常被誉为意象诗的典范、意象派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其实很短,仅有两行: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译文为: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潮湿黝黑树枝、花瓣”这一组意象是由现实的刹那感觉所引起的相似联想:人群——潮湿黝黑树枝;脸庞——花瓣。就这样,两重意象在诗人的心中交替闪现,形成了诗歌画面上的意象叠加。如果再进行深一步的探究,这两重复合意象在画面叠加后,诗人想暗示什么呢?或许是身在喧嚣浮躁的城市中对田园和大自然的一种向往;或许是美在瞬间消逝后的失落感;或许是在单调拥挤的快节奏生活中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渴望;或许叠加的意象中渗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读者又能从叠加的意象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地铁车站》充分体现了意象主义的创作原则,象征着意象主义诗歌的高峰。这首诗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诗歌从19世纪陈旧的写作手法和抒情习惯中摆脱出来,给现代文学带来了启示。
文章来源:《自动化应用》 网址: http://www.zdhyyzz.cn/qikandaodu/2020/1021/865.html
上一篇:(小品)高人
下一篇: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